导航菜单
首页 >  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来源 | 浙江学刊

5月13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学刊》编辑部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承办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开|幕|式|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月刊》等全国各地三十多家学术期刊和机构的总编、负责人出席会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学者、编辑部老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许军副院长主持。

何显明院长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欢迎各位总编(主编)的到来,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浙江学刊》发展的领导、专家、期刊界同仁表达崇高的敬意,向60年来辛勤耕耘在《浙江学刊》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广大作者、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在讲话中提出,通过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是当下期刊界共同的使命。《浙江学刊》将与期刊界一起共同为建构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扎实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编李红岩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论断,指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方向、总目标。要在新时代促进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创新发展,期刊人应以高度理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更好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主题、理论主线。新时代编辑出版事业应以此为指引,组织策划、编辑出版具有思想穿透力、时代标志性的精品力作。

《浙江学刊》总编辑田明孝简要介绍了办刊情况,原总编辑卢敦基表达了对新阶段《浙江学刊》发展的美好期许。

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一

主旨发言阶段,喻阳、高自龙、黄先海等10位总编(主编)围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与科学方法”“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等主题,结合自身的办刊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阶段的主旨发言由《阅江学刊》主编韩璞庚和《浙江社会科学》社长、主编俞伯灵主持评议。

《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把概念搞清楚,明晰什么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什么是好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好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吸收其他文明中的优秀之处,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术月刊》总编辑金福林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社科学术期刊界的担当和使命。作为期刊编辑,应该多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挖掘优质学术资源,并从内容建设与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提高期刊界的整体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认为,要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核心问题在于端正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学术范式的根本变革和创新。应该运用中国学术范式和中国的价值观,而不是用西方的学术范式和价值观解释中国实践。办好学术期刊应该以思想性引领学术性。

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黄先海认为,中国社科学术界已经从学习模仿阶段进入建构阶段,要通过创建世界优秀学科打造一批学术高峰。这个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迫切呼唤理论创新,同时中国的伟大实践也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时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法论上的自觉反思与重构。在中国伟大实践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融贯中西综合创新,依托学科体系和学术期刊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这项工作需要各方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主旨发言二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姜佑福和《江淮论坛》主编陈义平主持评议。

《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郭永智认为,办刊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抓,其中学术功能是期刊的初心和使命。要有坚持原则和底线的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守住学术质量关。要着眼眼下、面向未来,用先进传播学手段传播高水平原创性学术成果。

江海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赵涛认为,在当代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走出西方有意无意设置的理论陷阱的客观需要。处理好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夯实理论之基,实践之源,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是当务之急。

《东岳论丛》主编王波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正经历着第三次大转型,追求中国化、本土化。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刊发有思想性的作品,选稿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作品的前瞻性、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交叉学科具有融合性的学术文章更能产生良好效果。

《学术界》社长、总编辑马立钊就高质量办刊提出,要明确为人民办刊的宗旨,要有意识形态自觉,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培养包括高素质编辑队伍,高层次作者队伍,权威审稿专家队伍在内的人才队伍。

《社会科学研究》常务副总编辑黄进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学术期刊发挥引领作用。学术期刊的引领包括意识形态引领、学术规范引领、人才培养引领等诸多方面。主要应当通过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选题方向,策划专题、专栏等具体工作来实现。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一

13日下午,进行了期刊主编圆桌论坛。期刊代表对期刊如何实现高效率传播,国内学术研究如何与国际学界对话,如何帮助青年学者成长,以及对办刊方向、选题设置、队伍建设、精品打造、审稿要求等当前办刊遇到的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组圆桌论坛由《浙江大学学报》高级编辑徐枫和《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李振武主持评议。

《社会科学辑刊》总编辑李学成认为,一般来说,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衡量指标是所发论文中高层次作者和知名机构的占比,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术期刊作为学术载体,还有一个目的是引导青年学者发展,期刊可通过开展征文评奖激励青年学者开展深入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执行主编黄旭东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知识界应打破知识搬运工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构建知识生产路径,从经验路径走向原理路径。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打破西方知识介绍的路径依赖,将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人文杂志》主编秦开凤指出,在中国学术期刊生态与本地知识体系生产不匹配的情形下,只有理清学术期刊与自主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联,才能明确学术期刊如何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综合来看,学术期刊是自主知识体系学科化的产物、孕育自主知识体系的苗圃,自主知识体系反过来铸就了高品质的学术期刊。

《东南学术》副总编辑郑珊珊指出,中国学术期刊要做好高质量传播,让有创见的中国知识理论和思想传播开来,及时将中国的概念、命题、理论和方法等接入世界学术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术期刊要重塑传播思维、做好高质量媒体融合,创新传播话语、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中州学刊》社长闫德亮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肩负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学术体系的历史使命。学术期刊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选题策划中做到整体性、创新性、前瞻性。期刊编辑要切实把握学术热点和增长点,选稿标准要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和专业性。

《河北学刊》总编辑把增强认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在选题上与时代同频共振,结合国内外人文社科、学科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设立紧密联系实际的新栏目,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刊风格和特色。在作者梯队的培育上,做到老中青三代结合,尤其注重青年学者的培养。建立编者与作者良性互动关系,做好期刊工作群众路线是学术刊物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线。

《改革》总编辑文丰安指出,期刊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好刊物要发挥好编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采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观点和理论。二是办刊人要把握自身规律,服务好作者,把选题策划好,把文章策划好,不能等米下锅。

圆桌论坛二

第二组圆桌论坛由 《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俞晖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英龙主持评议。

《青海社会科学》常务副主编张前指出,地方期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旗帜鲜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出方向感。尤其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学术期刊更需要筑牢政治意识,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立场上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要以学术为导向,做到政治高度和学术深度的高度统一,发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民族特色、丰富时代内涵的优秀理论成果。

《学习与探索》副主编房宏琳认为,学术期刊要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一是把握好政治方向,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中国学术研究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三是建设高标准编辑队伍,坚持学者办刊、编研结合,保证刊物优质和稿件高质量。四是积极探索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模式,以跨学科视角优势推进问题特色化研究。

《学术研究》编辑部主任王法敏认为,综合性期刊在打造学术精品方面有很多传统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能够持续打造学术精品的坚强后盾,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推出

相关推荐: